1.坚持系统治理、靶向施策,黑臭水体长治久清。复盘黑臭水体成因,强化汛前污染防治,落实属地实施、多方参与治理机制,加快入河排口整治进度。定制“一河段一方案、一条段一措施”,加快漷县镇草场等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建设,补齐非汛期处理能力短板。发挥“河长制”统筹作用,督促属地建立黑臭、小微水体长效管控机制,全区55条段黑臭水体持续3个月未出现反弹情况。2.坚持聚焦重点、分级治理,水污染治理纵深推进。构建“区、镇、村”三级治污体系,加快减河北、碧水二期区级再生水厂以及漷县、台湖等9座镇级再生水厂建设或提标,梯次推进64座村级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解决污水处理能力缺口至少26万吨/日。推进雨污分流改造,完成老城区溢流污染治理研究,实施调蓄设施建设,规划污水厂间调水设施,加速污水管线工程建设,提高管网覆盖率。2023年全区8个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创历史最优,4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。3.坚持管护并重、联防联控,跨区协作走深走实。配合经开区加快推进金桥再生水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通水运行,梳理台马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和纳管范围,根据末端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审慎审批工程前期手续。联合属地政府加强凉水河、凤港减河等河流巡查,对污水直排采取“临时+永久”方式,避免直排、溢流影响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。